问题标题:
司母戊鼎因鼎腹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由此可以判断这件文物不可能铸造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为什么?
更新时间: 2024-04-28 09:43:00
问题描述:

司母戊鼎因鼎腹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由此可以判断这件文物不可能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为什么?

李炳章回答:
  答案选A因为第一: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第二: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已经有3600年的历史.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
刘腾腾回答:
  答案是D为什么??
李炳章回答:
  按照答案的话,题目要求我们注意的就不是文字的发明,而是在于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内部铭文上那么对照我国青铜器发展历史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形成期距今4800-4000年,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二、鼎盛期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三、转变时期转变时期一般指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这时铁器早已占了主导地位。隋唐时期的铜器主要是各类精美的铜镜,一般均有各种铭文。自此以后,青铜器除了铜镜外,可以说不再有什么发展了。商周青铜器铭文的铸造,是另外做一块铭文范,镶嵌入主体内范中。有的铭文范嵌得很平整,周围没有明显的痕迹。也有嵌得较低粗糙,突出器的表面,如秦公簋、蕞器组的铭文皆是如此。春秋战国青铜器上出现整篇刻上去的铭文,但原刻的文字是当青铜器脱范不久科的,因古时无钢刀,就用小轮子在铜器上琢磨出来的,所以字体比较光洁,只有琢磨痕,而无刀痕。宋代以后很多在没有铭文的青铜器上作伪铭纹,作伪铭纹是用刀刻的,一笔要刻上好几刀,往往会留下刀刃的痕迹。所以选D吧,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